來源:新華網 2006年1月18日 廣西天華編輯
17日10時,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請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介紹我國2005年稅收工作情況及2006年工作安排,并答記者問。以下為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謝旭人答CCTV記者問:
[CCTV記者]請問謝局長,每年都在爭論一個問題,稅收收入的增長高于GDP的增長,今年稅收增長20%,GDP預測不到10%,數據相差這么大,您能分析一下嗎?
[謝旭人]謝謝你提出的問題,我想這個問題也是大家比較感興趣的。對去年稅收收入的穩定較快增長,我們從稅源基礎、產業結構、價格因素,以及稅收征管等方面做了全面的分析,我們感到去年稅收收入保持比較快的增長,首先得益于我國國民經濟保持了穩定較快的增長,企業的經濟效益也有進一步的改善,這為稅收收入的快速增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各級黨委政府、社會各界,包括新聞界對稅收工作都是大力支持的,全國稅務系統推進依法治稅,切實加強稅收征管,也保證了稅收收入的穩定較快增長。廣大納稅人依法納稅為國家稅收收入的增長也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經過各方面的分析,我們認為2005年稅收收入的增長與國民經濟的增長是基本協調的,在以下的分析當中也會進一步講到。
至于稅收增長20%,與GDP增長9.8%左右,為什么有這么一個差距?我想原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做一些分析。
第一,兩者的統計口徑不同。稅收是按照現價計算征收的,而現在公布的GDP增長率9.8%,是按照不變價或者叫可比價核算的。據有關部門預測,2005年按照可比價統計的GDP增長是9.8%,如果考慮價格因素,GDP現價增幅預計在13%—14%之間,與稅收增幅的差距就大大縮小了。
第二,GDP的結構與稅收結構之間的差異。稅收主要來源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如果GDP當中把第一產業的增加值去掉,二、三產業增加值要大大高于前面講過的總的GDP現價的增長。特別是作為我國的最主要的稅種——增值稅,大體要占全部稅收收入的一半左右,增值稅對應的稅基就是工業商業的增加值。據有關統計資料的測算,去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照可比價計算已經增了16.4%,如果考慮工業品出廠價格因素,折算為全國的工業現價增加值,應該是19%左右。相應的,去年國內增值稅增長19.8%,基本同步。把前面三個數字連貫起來看就清楚了,總的GDP按照可比價計算增長9.8%,如果加上價格因素同口徑比較就是增長13%—14%,其中第二產業中的工業增加值現價增長約19%左右,而稅收一半是來自于這塊稅基,工業增值稅與工業增加值增長比較接近。
營業稅也是我們的一個主體稅種,各個品目的營業稅增長對應與稅源增長也是基本相協調的。去年營業稅增量當中幾乎是一半來自于房地產業以及建筑安裝業,而去年房地產業投資增長是22.2%,所以來自于房地產業和安裝業的營業稅增長18%—20%之間,大體上跟稅基也是對應的。
再一個是企業所得稅,這也是去年增長比較多的一個主體稅種,企業所得稅采取的是當年預交到第二年一季度匯算清繳的征收管理辦法,2005年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增長35%,既得益于2005年企業本身實現利潤保持比較快的增長,同時也得益于2004年企業實現利潤增長38.1%,在2005年一季度匯算清繳收入較多。因此,去年企業所得稅增長相對也比較快一點。
第三,外貿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作用,與對稅收增長的作用影響是不一樣的。GDP核算是外貿進出口凈值,也就是說進口是作減項的,出口是做增項的,所以進口數量越多,對于GDP減去的數字就越多。但是,進口在稅收上,只要發生進口了,那就會有稅收收入,而出口退稅不從稅收收入中扣除,是財政單獨做退庫處理。因此,對于總體的稅收出口退稅沒有影響,這樣一來,外貿進口增加了,進口環節的稅收也增加了,這也是稅收收入增長會快于GDP增長的一個因素。
第四,征管因素的影響。去年進一步大力推進依法治稅,加強稅收征收管理,加大稅務稽查的力度,進一步優化納稅服務,這也促進了稅收收入的增長。通過實施科學化、精細化的管理,我們稅收征收管理的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征收率不斷提高。與此同時,我們大力清繳以前年度的欠稅,通過查處偷騙稅案件,查補稅款,去年我們清理欠稅200億,通過查案子專項檢查查補稅款367億元,加強征管的因素,都促使稅收收入保持比較快的增長,這也是稅收收入當年增長的幅度高于GDP增長幅度的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限于今天的時間,我只能比較簡要地從這四個方面的因素做分析,我們一些比較詳細的分析將登在稅務總局網站(http://www.chinatax.gov.cn/)上,歡迎大家查詢,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