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稅人的錢怎么花、效果如何,成為當今民眾關注的熱點。上海市徐匯區嘗試引入第三方機構對區屬財政專項資金進行績效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下年度財政預算及官員績效考核的重要參考,使財政資金的使用更科學合理。
據牽頭這項工作的區發改委主任黃瑋介紹,目前上海市徐匯區各類專項資金設置達到25個,資金總量達17億元,占到區財政的近20%。其中用于產業發展的有8個,用于社會事業和社會保障的有12個。原先,政府財政專項資金用得如何,一看審計,二看部門年終總結,但是,審計側重于資金是不是違規,而部門自己的工作報告難免有粉飾性,容易存在避重就輕、避實就虛的問題。
如何才能讓財政資金的使用更規范、合理,發揮出更大的效益?今年初,徐匯區嘗試引入社會中介機構參與對財政專項資金的績效評估,讓第三方力量介入對官員績效的考核。根據專項資金的特點和社會中介機構的業務優勢,他們首批選取6個比較重要的專項資金進行績效評估,確定上海社科院數量經濟研究中心、上海零點市場調查有限公司和上海中洲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3家社會中介機構參與,對該6個專項資金的使用進行打分。
以該區現代服務業專項資金績效評估指標為例,以前,有關部門的自我評估多注重資金使用的經濟效益,忽視了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參與評估的中介機構則從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增加了包括“就業促進”、“企業吸引”、“競爭力提升”等指標在內的社會效益的考核;以前,專項資金使用報告說成績多,談問題少,中介機構則在肯定專項資金對稅收增長、結構優化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的同時,指出其對非公經濟支持比重過低、資金使用上缺乏可持續性的問題。
受聘對就業專項資金進行績效評估的零點調查公司副總經理楊軼告訴記者,像這樣接受政府部門委托對財政資金進行績效評估還是第一次,“我覺得這種做法很好,能讓納稅人知道錢用在哪里、用的效果如何。對政府管理來說,能夠及時發現不足,在投入改進上找到方向。”
在對財政專項資金評估基礎上,徐匯區要求各相關部門深入分析瓶頸與原因,出臺調整政策。同時,將其作為對相關官員考核的重要參考。徐匯區區長陳寅說:“引入社會中介機構參與對財政專項資金的考核,最突出的一個效果是轉變了官員的觀念,變軟約束為硬約束,使他們在安排專項資金使用時,能更多考慮資金投入的社會效益,考慮到資金使用的可持續性。”
據了解,今年徐匯區還將進一步完善評估方式,擴大中介咨詢專家庫的范圍。在評估過程中,不僅對專項資金的整體績效進行評估,還要考慮專項資金使用對具體項目的實施效果,以便使財政專項資金的投入更科學、更有效。